跳至主要内容

川普政府的“清算主义”:短期阵痛还是长期战略?

 自川普政府上台以来,针对经济政策的讨论充满不确定性。《华尔街日报》近期文章提到,川普政府正兜售一种“清算主义”经济策略,即通过关税壁垒和财政紧缩调整经济结构,哪怕短期市场混乱,长期仍有收益。然而,市场投资者对此仍持怀疑态度。同时,川普内阁对调整周期的表述也不一致:商务部称需要两年,经济顾问说一个月,川普本人则强调“百年大计”。如此多变的表态,使市场预期陷入混沌。

华尔街最关心的问题是政策的确定性。无论市场如何调整,投资者和企业最希望看到稳定、可预测的政策框架,而不是不断变化的政府表态。如果政策方向不明确,投资者将更倾向于持币观望,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,甚至加剧市场波动。 近期,政策上的混乱,尤其是关税政策反复调整,已导致美股大跌。白宫最初宣布提高部分进口商品关税,随后财政部和商务部官员又暗示可能调整执行节奏,市场陷入不确定性。投资者对政策执行的可预期性丧失信心,资金流向债市和黄金,进一步加剧股市抛售。 “清算主义”的核心逻辑 “清算主义”(Liquidationism)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,认为市场经济应自行调整,不依赖政府救助。即使短期内经历经济衰退、企业倒闭、失业率上升,但从长远来看,市场最终会恢复。因此,这种策略通常伴随政府减少干预、削减财政赤字、强制产业升级等措施。 川普政府的“清算主义”具体表现为: 1.对外贸易壁垒:提高关税,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。 2.财政紧缩:削减政府预算,减少经济刺激。 3.市场自行调整:让资本市场和企业适应新政策,而非依赖政府救助。 政策执行上的混乱:政府部门各执一词 政府内部对调整周期的表态不一致: •商务部认为需要两年,暗示企业和市场需要较长适应期。 •经济顾问称仅需一个月,试图安抚市场情绪。 •川普则强调长期战略,借鉴中国的经济规划思维。 华尔街的核心关切点在于,这种分裂的信息让市场难以做出明确的投资决策。投资者需要清晰的时间表,而非政府内部相互矛盾的表态。特别是在货币与财政政策高度相关的情况下,如果市场无法预测政府行动,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决策风险将大幅上升。 市场的负面反应:美股大跌 由于关税政策频繁调整,美股市场近期出现大幅下跌。政府宣布提高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后不久,又有官员暗示可能调整执行节奏,导致市场剧烈波动。 1.市场避险情绪上升:VIX恐慌指数飙升,投资者对短期波动担忧加剧。 2.科技股、制造业受冲击: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科技巨头和出口导向企业。 3.长期投资决策受影响:企业在面对不稳定的贸易环境时减少长期投资,抑制经济增长。 市场如何解读? 市场目前对川普经济政策持谨慎态度,主要关注以下几点: 1.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:如果政策调整需要两年,投资者可能减少长期投资,导致股市震荡。 2.企业决策偏向长期调整:企业更关注5-10年战略规划,而非短期政府表态。 3.政策调整可能性:如果经济出现剧烈动荡,川普政府可能改变立场,放缓“清算主义”推进速度。 华尔街希望看到的是确定性,而不是不断变化的政策信号。投资者可以接受明确的改革方向,即便需要两年时间,也比政策反复更容易消化。如果政府在短期内继续释放不一致信息,市场可能会选择规避风险,而非拥抱川普的“清算主义”改革。 结论:短期困境 vs. 长期目标 川普政府的“清算主义”策略,既是一种经济调整的思路,也是一种政治叙事工具。它强调短期牺牲换取长期回报,但市场和历史经验表明,如果政策执行过于激进,短期痛苦可能演变成长期经济停滞。 最终,市场不只看政府说了什么,而是看政府如何行动。目前来看,川普政府的政策执行路径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未来几个月政策细节的落地情况,而不是仅凭短期言论做出投资决策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战:能源不可替代,美国难有胜算

  扣除能源, 美国顺差600亿 ⸻ 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与加拿大的双边贸易总额约为7074亿美元,其中,美国对加拿大出口3215亿美元,进口3859亿美元,贸易逆差644亿美元。然而,若扣除能源产品(石油、天然气、电力),美国对加拿大实际上呈现6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。这表明,美加贸易逆差几乎完全由能源进口造成,而这些能源在短期内难以替代。 ⸻ 美加能源贸易的高度依赖 加拿大是美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,2023年,加拿大向美国出口能源产品总额高达1700亿美元,其中原油出口1170亿美元,占比接近70%。此外,加拿大对美电力出口115亿美元,主要依靠水力发电供应美国东北部地区。 1.原油:管道运输降低成本 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主要通过管道运输,相比海运方式更加稳定,且运输成本远低于从中东或南美进口的原油。美国炼油厂普遍依赖加拿大重质原油,若转向其他来源,将面临巨额调整成本。 2.电力:美东地区无法替代的供应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单一电力进口国,其中魁北克省的水电占美国东北部进口电力的七成以上。一旦加拿大减少对美供电,美国多个州的电力价格将急剧上升,影响居民和工业生产。 3.短期内无可行替代方案 •其他石油出口国(如中东、南美)主要依赖海运,运输成本更高且供应链较长。 •美国本土能源产量无法迅速填补加拿大的供应缺口,特别是重质原油和清洁电力。 ⸻ 加拿大的反制能力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加征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战措施,加拿大完全可以反制: 1.提高原油出口关税 加拿大政府可提高原油出口税,进一步增加美国的进口成本,直接推高美国能源价格。 2.减少能源和电力供应 加拿大可以减少原油和电力出口,美东地区将面临电力短缺,而美国汽油价格可能每加仑上涨0.3至0.7美元,通胀压力陡增。 3.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,2023年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额达3215亿美元,涉及汽车、农产品、工业设备、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。如果加拿大对这些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将导致美国相关行业出口受损,同时推高美国企业成本,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。 ⸻ 美国难以赢得这场贸易战 美国希望通过关税减少贸易逆差,但实际上: •美加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能源,而能源短期内无法替代。 •加拿大具备强大反制手段,减少供应或加征出口税将推高美国能源、电力及商品成本。...

川普的野心:复制大洋国,打造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全球帝国

  川普政府的战略布局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美国霸权逻辑,更像是乔治·奥威尔《1984》中的大洋国概念——一个以极端民族主义、军事扩张、信息控制为核心的超级国家。通过整合北美大陆、扩张至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,并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混乱,为美国霸权奠定长期统治基础。 同时,通过支持俄罗斯和中国制造混乱和压力,为其战略创造条件,这一策略贯穿整个计划的实现过程。 ⸻ 第一阶段:统一北美大陆 川普政府在公开场合屡次提及“美加边界未定”,甚至戏谑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。这种言论不仅是挑衅,更是一种“强权即真理”的测试,为未来的行动铺路。 如何吞并加拿大? 1.政治渗透 •扶植加拿大的亲美政治势力,打击主张独立的政客。 •支持阿尔伯塔分离主义,让加拿大内部瓦解。 2.经济胁迫 •通过贸易战、资源控制,逼迫加拿大完全依赖美国。 •限制加拿大的军事采购,破坏其独立防御能力,例如加拿大正重新评估F-35战机采购。 3.军事威慑 •以“北美安全”为由,在边界大规模增兵。 •炮制安全危机,制造借口进行防御性接管。 如果加拿大政府无法有效抵抗,最终可能会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三重打压下被美国和平整合或变相沦为美国的附属国。 同时,美国可能在欧洲推动俄罗斯扩张,在亚太默许中国增强影响力,使欧洲和东亚陷入混乱,削弱外部干涉北美事务的能力。 ⸻ 第二阶段:吞并格陵兰,掌控北极 2019年川普曾直接提出“购买格陵兰”,虽然当时遭到丹麦政府拒绝,但美国并未放弃这一目标。格陵兰岛不仅资源丰富,更是通往北极的战略门户,未来的全球霸权竞争中,控制北极意味着掌握新航道、稀有矿产、军事优势。 如果美加统一,美国将更容易施压丹麦,最终让格陵兰成为美国的第52个州。 与此同时,美国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默认俄罗斯取得更大进展,或者在东南亚减少对盟友的支持,使国际社会无法集中资源反对美国在北极的扩张。 ⸻ 第三阶段:整合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 在完成北美大陆整合后,川普政府的目光可能转向英联邦国家,特别是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。这些国家本质上属于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,长期以来与美国有深厚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联系。 如何纳入英联邦国家? 1.操控英国 •川普政府极力推动英国与欧盟脱钩(Brexit)。 •通过经济、军事联盟,将英国进一步锁入美英轴心。 •若未来英国国内动荡,美国甚至可能主...

终极狙杀马斯克:华尔街的最后一击?

在资本市场的游戏里,赢家通吃,输家连骨头都不会剩。特斯拉(TSLA)近期股价持续下跌,今日再度暴跌13.21%,收盘价227.97美元,接近52周最低点。自去年12月中旬的高点以来,股价已累计下跌约54%。这次跌幅不仅仅是市场调整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屠杀。而这次,目标不仅仅是特斯拉,而是那个曾让华尔街无数空头血流成河的男人——埃隆·马斯克。 1. 这次不是简单做空,而是要“终结”马斯克 过去几年,马斯克无数次戏耍空头,他带领特斯拉股价飙升,让无数做空基金破产。他曾在X平台(原Twitter)上嘲讽空头:“你们的钱是我的燃料。” 但这一次,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和某些幕后势力似乎下定决心,要彻底击垮他。 为什么? • 因为马斯克的财富,与特斯拉股价捆绑得太深。 • 因为他多次用TSLA股票作为贷款抵押,一旦股价跌到某个水平,他将不得不追加保证金(Margin Call)。 • 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支撑着SpaceX、Neuralink、Boring Company等一系列企业,如果特斯拉崩盘,他的整个商业帝国都会遭遇资金链危机。 狙击者的计划很简单: 1. 制造股价崩盘,让市场恐慌,让马斯克的贷款逼近爆仓线。 2. 用期权市场加杠杆放大跌势,让TSLA的跌幅远超大盘。 3. 让马斯克不得不被迫卖股,触发更多抛售,让死亡螺旋持续下去。 4. 最终逼迫马斯克失去对特斯拉的控制权,甚至个人破产。 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做空,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猎杀行动。 2. 这次谁在背后下黑手? (1)华尔街的复仇者 华尔街的空头势力从来都对特斯拉恨之入骨。 • 2020年,马斯克用一波史诗级逼空让空头血亏数百亿美元,Jim Chanos、Michael Burry、Citron Research等机构被锤得体无完肤。 • 这次,他们可能联合了更多资金,提前埋伏了一大批认沽期权(PUTs),然后趁着市场恐慌引爆股价暴跌。 (2)政治势力:马斯克已经站在风口浪尖 • 马斯克现在是川普总统团队的核心大将,不仅是科技企业家,更是政治战场上的关键棋子。 • 他在政府效率部大幅裁员,不断放出真真假假的贪腐消息,深度介入政治纷争,让他在华盛顿引发极大震动。 • 马斯克扬言要停止乌克兰的星链服务,此举直接挑战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