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,美国政府一直嚷嚷着要让制造业回流,搞什么“美国制造业复兴”。但现实很骨感,大规模回流几乎不可能发生。全球供应链是几十年市场竞争、资本流动、技术升级的结果,不是喊几句口号、撒点补贴就能改的。 1. 比较优势摆在那,低端制造业根本不适合美国 全球产业早就分工明确: •美国擅长高科技和金融服务,比如芯片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制药,搞研发和创新是它的强项,工厂生产不划算。 •中国和东南亚是制造基地,供应链完整、人工成本低,工人熟练,生产效率高。 •欧洲、日本主要搞精密制造、汽车和化工,他们有自己的工业强项。 美国过去40年自己主动放弃了低端制造业,就是因为生产成本太高,利润太低,玩不下去。现在想让工厂回来?回不来,也养不起! 2. 供应链不是说断就断,美国已经丢了制造基础 制造业不是搭个厂房就能干,供应链才是核心,而美国的制造业早就跟全球供应链捆绑了,现在想重建,难度巨大: •基础材料短缺:美国已经丢掉很多原材料供应,比如精炼金属(锂、稀土、铝)、高端化工品、玻璃等,连造工厂的材料都要进口。 •零部件供应链缺失:制造业不是一个工厂能搞定的,像iPhone的供应链遍布全球,光靠美国本土是做不出来的。 •工人短缺:几十年来,美国工人都往金融、科技、服务业跑,现在想让他们回来拧螺丝?工资高、效率低,没人愿意干。 看看美国芯片回流的现实 政府撒了520亿美元补贴,TSMC和三星在美国建厂,结果呢? •缺工程师,建厂速度慢,美国没有足够的芯片制造人才。 •供应链不完整,核心零部件还得从亚洲进口,制造成本比亚洲高30%-50%。 •政策补贴能管几年?没补贴后谁来接盘? 连芯片这种美国擅长的行业都这么难搞,低端制造业就更别提了! 3. 真正能回来的,只有少量高端制造+智能工厂 虽然大规模回流不现实,但一些高端制造业可能会回来,比如: •军工、医疗设备、半导体:美国不想在这些关键行业受制于人,会努力把一部分产业链拉回来,但规模有限。 •智能制造(工业4.0):未来美国制造业靠的不是廉价工人,而是人工智能+机器人+自动化工厂。比如特斯拉的超级工厂,自动化率极高,能减少人工依赖。 但问题是,智能制造解决不了供应链的问题,美国能做到提高生产效率,但要完全取代亚洲的供应链?不可能。 4. 政府政策只是短期刺激,市场才是真正的裁判 美国政府喊了很多口号: •《CHIPS法...
—— 专注于期权交易、美股市场分析、交易策略与市场解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