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华尔街的愤怒:市场信心崩塌,资金加速外逃

本周(2025年3月3日至3月7日),美股经历了惨烈的一周,市场信心遭受重创,投资者情绪降至冰点。宏观数据疲软、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、科技股暴跌、关税政策反复无常,共同导致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大跌,而欧洲和亚洲市场相对坚挺,资金正加速外流


美股三大指数惨跌,创数月最大单周跌幅

•标普500指数(S&P 500):下跌3.1%,创六个月最大单周跌幅,收于5,770.20点。

•道琼斯工业指数(Dow Jones):下跌2.4%,收于42,801.72点。

•纳斯达克指数(Nasdaq):下跌3.5%,收于18,196.22点。

•罗素2000指数(Russell 2000):下跌4.0%,收于1,961.15点。


市场恐慌指数VIX飙升至25.3,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激增,资金疯狂涌入美债市场,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.5%降至4.3%,反映市场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。


科技股惨遭屠杀,特斯拉暴跌近8%


科技股成为本周市场杀跌的主力,龙头个股全线溃败:

•特斯拉(TSLA):下跌7.8%,从247美元跌至227.6美元。

•英伟达(NVDA):下跌6.8%,收于112.69美元。

•苹果(AAPL):下跌1.2%,收于239.07美元。

•微软(MSFT):下跌2.3%,收于393.31美元。

•亚马逊(AMZN):下跌3.0%,收于199.25美元。


市场对科技股的信心被摧毁,除了盈利压力和政策不确定性,AI泡沫破裂的风险也开始被市场重新评估。英伟达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,特斯拉遭遇资金大幅抛售,芯片股和新能源板块大面积走弱,显示市场的避险情绪浓厚。


关键财经事件:数据雪上加霜,降息预期动摇


2月非农就业数据(NFP)远低于预期,仅新增15.1万人(市场预期16万人),失业率从4.0%上升至4.1%,表明经济降温速度超出预期,但薪资增长仍然坚挺。


此外,美国2月CPI数据仍高于目标,核心通胀粘性较强,导致美联储官员本周释放不急于降息的信号,进一步打压市场情绪。市场曾预计美联储6月降息的概率高达80%,但最新的利率期货数据显示,该概率已降至55%。


关税政策上演“疯狂星期五” 市场彻底懵了


如果华尔街有一本本周大事记,那一定会记录这样一幕:关税政策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,投资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。

•周一:白宫宣布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关税,称“有利于降低通胀”。

•周二: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表示不会取消关税,强调“必须保护美国企业”。

•周三:财政部高官释放信号,称“取消部分关税是选项之一”,市场一度松口气。

•周四:白宫突然改口,宣布恢复部分关税,并威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实施新关税,北美市场集体震荡。

•周五:美国总统对记者表示,“我们不排除进一步降低关税的可能性”——市场彻底懵了。


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反复,让市场根本无所适从。


资金加速外逃,欧洲和亚洲市场逆势上涨


相比之下,欧洲和亚洲市场则表现强劲,部分资金流向海外:

•德国DAX指数上涨3.4%,欧洲市场相对稳定。

•香港恒生指数上涨5.6%,部分资金回流中国市场。


美股的疲软促使资金寻找更安全的投资环境。欧洲市场受益于较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相对乐观的经济数据,吸引部分资金流入,而中国市场的政策宽松预期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,带动港股强势反弹。


华尔街的愤怒:市场无法承受如此反复


华尔街最痛恨的不是政策调整,而是不可预测性。本届政府上台以来,政策朝令夕改,市场已被折腾得失去方向感。美联储官员前脚表示“降息有可能”,后脚又强调“需要谨慎评估”,财政政策方面也是反复横跳,市场已经无所适从。


关税政策更是令人捉摸不透,贸易战的战线时紧时松,让全球供应链无所适从。企业面对这种环境根本无法制定长期发展计划,而市场对此的唯一回应,就是撤离资金。


避险情绪高涨,资金大规模流入黄金、美债和外资市场,说明投资者已经用脚投票。如果市场继续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,美股的调整可能远未结束。


下周市场看点

•美联储官员讲话是否会稳定市场预期?

•AI、科技股是否会迎来超跌反弹?

•关税政策是否会再度调整?

•资金外流趋势是否会持续?


华尔街已经愤怒了,市场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,而不是无止境的政策摇摆。



#美股#市场分析#资金外逃#科技股暴跌#关税政策#宏观经济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战:能源不可替代,美国难有胜算

  扣除能源, 美国顺差600亿 ⸻ 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与加拿大的双边贸易总额约为7074亿美元,其中,美国对加拿大出口3215亿美元,进口3859亿美元,贸易逆差644亿美元。然而,若扣除能源产品(石油、天然气、电力),美国对加拿大实际上呈现6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。这表明,美加贸易逆差几乎完全由能源进口造成,而这些能源在短期内难以替代。 ⸻ 美加能源贸易的高度依赖 加拿大是美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,2023年,加拿大向美国出口能源产品总额高达1700亿美元,其中原油出口1170亿美元,占比接近70%。此外,加拿大对美电力出口115亿美元,主要依靠水力发电供应美国东北部地区。 1.原油:管道运输降低成本 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原油主要通过管道运输,相比海运方式更加稳定,且运输成本远低于从中东或南美进口的原油。美国炼油厂普遍依赖加拿大重质原油,若转向其他来源,将面临巨额调整成本。 2.电力:美东地区无法替代的供应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单一电力进口国,其中魁北克省的水电占美国东北部进口电力的七成以上。一旦加拿大减少对美供电,美国多个州的电力价格将急剧上升,影响居民和工业生产。 3.短期内无可行替代方案 •其他石油出口国(如中东、南美)主要依赖海运,运输成本更高且供应链较长。 •美国本土能源产量无法迅速填补加拿大的供应缺口,特别是重质原油和清洁电力。 ⸻ 加拿大的反制能力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加征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战措施,加拿大完全可以反制: 1.提高原油出口关税 加拿大政府可提高原油出口税,进一步增加美国的进口成本,直接推高美国能源价格。 2.减少能源和电力供应 加拿大可以减少原油和电力出口,美东地区将面临电力短缺,而美国汽油价格可能每加仑上涨0.3至0.7美元,通胀压力陡增。 3.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,2023年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额达3215亿美元,涉及汽车、农产品、工业设备、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。如果加拿大对这些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将导致美国相关行业出口受损,同时推高美国企业成本,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。 ⸻ 美国难以赢得这场贸易战 美国希望通过关税减少贸易逆差,但实际上: •美加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能源,而能源短期内无法替代。 •加拿大具备强大反制手段,减少供应或加征出口税将推高美国能源、电力及商品成本。...

川普的野心:复制大洋国,打造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全球帝国

  川普政府的战略布局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美国霸权逻辑,更像是乔治·奥威尔《1984》中的大洋国概念——一个以极端民族主义、军事扩张、信息控制为核心的超级国家。通过整合北美大陆、扩张至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,并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混乱,为美国霸权奠定长期统治基础。 同时,通过支持俄罗斯和中国制造混乱和压力,为其战略创造条件,这一策略贯穿整个计划的实现过程。 ⸻ 第一阶段:统一北美大陆 川普政府在公开场合屡次提及“美加边界未定”,甚至戏谑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。这种言论不仅是挑衅,更是一种“强权即真理”的测试,为未来的行动铺路。 如何吞并加拿大? 1.政治渗透 •扶植加拿大的亲美政治势力,打击主张独立的政客。 •支持阿尔伯塔分离主义,让加拿大内部瓦解。 2.经济胁迫 •通过贸易战、资源控制,逼迫加拿大完全依赖美国。 •限制加拿大的军事采购,破坏其独立防御能力,例如加拿大正重新评估F-35战机采购。 3.军事威慑 •以“北美安全”为由,在边界大规模增兵。 •炮制安全危机,制造借口进行防御性接管。 如果加拿大政府无法有效抵抗,最终可能会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三重打压下被美国和平整合或变相沦为美国的附属国。 同时,美国可能在欧洲推动俄罗斯扩张,在亚太默许中国增强影响力,使欧洲和东亚陷入混乱,削弱外部干涉北美事务的能力。 ⸻ 第二阶段:吞并格陵兰,掌控北极 2019年川普曾直接提出“购买格陵兰”,虽然当时遭到丹麦政府拒绝,但美国并未放弃这一目标。格陵兰岛不仅资源丰富,更是通往北极的战略门户,未来的全球霸权竞争中,控制北极意味着掌握新航道、稀有矿产、军事优势。 如果美加统一,美国将更容易施压丹麦,最终让格陵兰成为美国的第52个州。 与此同时,美国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默认俄罗斯取得更大进展,或者在东南亚减少对盟友的支持,使国际社会无法集中资源反对美国在北极的扩张。 ⸻ 第三阶段:整合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 在完成北美大陆整合后,川普政府的目光可能转向英联邦国家,特别是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。这些国家本质上属于盎格鲁-撒克逊文化圈,长期以来与美国有深厚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联系。 如何纳入英联邦国家? 1.操控英国 •川普政府极力推动英国与欧盟脱钩(Brexit)。 •通过经济、军事联盟,将英国进一步锁入美英轴心。 •若未来英国国内动荡,美国甚至可能主...

终极狙杀马斯克:华尔街的最后一击?

在资本市场的游戏里,赢家通吃,输家连骨头都不会剩。特斯拉(TSLA)近期股价持续下跌,今日再度暴跌13.21%,收盘价227.97美元,接近52周最低点。自去年12月中旬的高点以来,股价已累计下跌约54%。这次跌幅不仅仅是市场调整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屠杀。而这次,目标不仅仅是特斯拉,而是那个曾让华尔街无数空头血流成河的男人——埃隆·马斯克。 1. 这次不是简单做空,而是要“终结”马斯克 过去几年,马斯克无数次戏耍空头,他带领特斯拉股价飙升,让无数做空基金破产。他曾在X平台(原Twitter)上嘲讽空头:“你们的钱是我的燃料。” 但这一次,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和某些幕后势力似乎下定决心,要彻底击垮他。 为什么? • 因为马斯克的财富,与特斯拉股价捆绑得太深。 • 因为他多次用TSLA股票作为贷款抵押,一旦股价跌到某个水平,他将不得不追加保证金(Margin Call)。 • 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支撑着SpaceX、Neuralink、Boring Company等一系列企业,如果特斯拉崩盘,他的整个商业帝国都会遭遇资金链危机。 狙击者的计划很简单: 1. 制造股价崩盘,让市场恐慌,让马斯克的贷款逼近爆仓线。 2. 用期权市场加杠杆放大跌势,让TSLA的跌幅远超大盘。 3. 让马斯克不得不被迫卖股,触发更多抛售,让死亡螺旋持续下去。 4. 最终逼迫马斯克失去对特斯拉的控制权,甚至个人破产。 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做空,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猎杀行动。 2. 这次谁在背后下黑手? (1)华尔街的复仇者 华尔街的空头势力从来都对特斯拉恨之入骨。 • 2020年,马斯克用一波史诗级逼空让空头血亏数百亿美元,Jim Chanos、Michael Burry、Citron Research等机构被锤得体无完肤。 • 这次,他们可能联合了更多资金,提前埋伏了一大批认沽期权(PUTs),然后趁着市场恐慌引爆股价暴跌。 (2)政治势力:马斯克已经站在风口浪尖 • 马斯克现在是川普总统团队的核心大将,不仅是科技企业家,更是政治战场上的关键棋子。 • 他在政府效率部大幅裁员,不断放出真真假假的贪腐消息,深度介入政治纷争,让他在华盛顿引发极大震动。 • 马斯克扬言要停止乌克兰的星链服务,此举直接挑战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战...